羽毛球爱好者的节日,瑞昌热闹得像过年。球馆外,横幅一挂,进去就是人,鞋袋、球拍、统一队服拎在手上,气氛烘托得恰到好处。几乎每一个拉拍动作都像带着风,空气里混着挥拍和鞋底摩擦的声音,开赛前的合影与说笑、互相帮忙贴护膝,一会全场静得像考场,一声哨响,球飞起来,再没人分得清客气和拼抢。
瑞昌国际羽毛球学院成了主角,200名左右的选手忙着热身,16支队伍排得密密麻麻,分不到一分钟一个场地变换,一组刚打完,另一队上场,节奏紧凑。瑞昌本地队员也多,穿着深蓝色队服,清一色的logo。九江、南昌、苏州、黄冈、宜春,甚至跨省市来的代表队,几乎都是长江沿岸的城市,把“长江经济带”这四个字打在横幅上,很有分量。
赛程分两步走,先小组循环,五个单项都要轮一遍,越打越有章法,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每个人基本都要撑到最后,PK得像打排位赛。只要进了组前两名,心里开始盘算下一轮淘汰赛,交叉碰面变数就多,看谁体力好,谁关键分顶得住,谁碰上自己不擅长的对手,那是一分都能抠出来。现场比分被统计员一分分写在纸上,挂在墙边,场边拉拉队扫一眼,很快低头琢磨本队出线形式。
淘汰赛阶段,五场三胜就决定生死。观众席上拍视频的手机一排,有的家长一边喊一边直播,孩子出球慢一点全场安静、再赢一分,全队起立夹道鼓掌。对手身体素质强一点,失误就少,也有老将靠经验打比赛,站位、发球、吊球,动作流畅得像训练视频。哪怕比分差距拉大,也没人混分,反而更想证明什么,全力顶,拼下每一分。“拼尽了全力”这种感觉,现场体会才真切。体力好的冲刺反而到最后才浮现,前半段还你来我往,后半段落分多了,有的人喘得肩膀一沉,动作慢下来,但手里的球还没掉。
代表队水平参差,有的打法以快为主,全场飞奔,小球吊得刁钻,扣球直接;有的老队伍沉着稳重,不急不躁,用防守反击牵制对手。裁判打分严格,每次有争议,裁判双手一指,异口同声喊规则数字,现场气氛反倒更热。还有不少观众特意赶来,凳子都带进球场,谁家孩子比赛凳子搬到谁身后,满场穿梭。比赛间隙,选手围着教练听战术安排,喝水补能、整理球拍线,谁都没闲着。
每打完一场,不管输赢,双方总会互拍肩膀,说话客气,其实眼神都写着不服气。技术统计躲不过,混双和女双拉开差距,男单爆发力最明显,总分高的队伍也往往女队员出分多,数据一拉出来谁的得分段、谁关键分掉了,清清楚楚,回头还能复盘。
奖金奖杯摆在场边,没人多看一眼,但拍照打卡的地方排着队,夺冠队员举杯那一刻是全场最高光。对冠军的把握,其实看淘汰赛环节,比拼体力与心理。小组赛打顺、淘汰赛间歇恢复得快、安排主力球员轮换,谁主攻混双谁顶男双,每队教练都斟酌。比赛打得胶着,裁判一喊暂停,场上场下互相打气,拉拉队一起喊口号,氛围直接拉满。
比赛本身带来的社交属性,让瑞昌这座城市很有温度。参赛名单上,各市区之间的友谊队多了,南昌、苏州、黄冈、宜春选手有的住在同一宾馆,比赛场上对手,下了场一起研究路线,互相交流经验,朋友圈一刷全是合影。体育+文化、交流+竞技,赛事组织方用得很巧,重体验、重参与的设置让参赛者很投入。很多本地小朋友一边当志愿者,一边在场边学动作,小运动员目光追着场上那一记记扣杀摔拍,心思都写脸上了。
瑞昌羽毛球之乡的名片,一场场这样高水平赛事擦得发亮。参赛队伍质量高,各地朋友来,运动员水平上去了,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也肉眼可见。大家在场下互留联系方式,聊着球鞋球拍、饮食训练,还很在意体测,比赛引来的商业资源和推广都没落伍。场边有健身器材展示,有运动饮品推广,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结合,城里老百姓到场看球,带孩子过来,赛事带来的生活参与感和幸福感,肉眼看得见。
球赛结束,奖杯发下,获奖队员一组一组举手合影,背景板下闪光灯一片。有人输了黯然下场,也有人打进前六兴奋合照,不论如何,热闹真实。幕后组织团队累并快乐着,清场、收拾装备、志愿者刷着汗水递饮用水,赛事的热度烧透了这座小城。
这个周末瑞昌没闲着,城市因为一项赛事,多了荣耀和接头巷尾的谈资。羽毛球,青少年、业余、职业、全民健身、区域联动,各种维度都让这场邀请赛有了参与感和竞技张力。全民健身发展步伐,赛事组织能力,体育城市形象,像一张成绩单,一切都在数据和人群里。你觉得这样的赛事还能办出多大花样?瑞昌还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和突破?把目光给到未来,肯定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时刻。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现货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