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的上仰火箭弹发射战术,曾在俄乌战争中频频亮相,成为战场上的一个亮点,而如今这项战法也已被解放军陆航所采纳并加以运用。
据央视军事频道报道,解放军陆军第72集团军某空突旅的直-10武装直升机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创新精准射击”的训练,其中就包括了“航空火箭弹仰射远攻打法”。此外,央视还报道了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的武装直升机训练新闻,这次使用的直升机是直-19型,同样也采用了这种“上仰发射”的战术。
这项战术的引入,激起了广泛的舆论讨论。有观点认为,解放军在此过程中借鉴了俄罗斯军队的做法,毕竟俄罗斯军队早在乌克兰战场上就已经将这招用得炉火纯青。近年来,解放军陆航的武装直升机逐渐多次运用这一战术,并将其视作一种新型高难度战法,甚至已经将其纳入了标准训练科目。
展开剩余72%在俄乌战场上,传统的武装直升机俯冲攻击方式往往容易遭遇敌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拦截,因此,俄军开始创新出“火箭弹仰射远攻”这一战术。在这一战术中,武装直升机进入攻击阵地后,并不采取常见的俯冲,而是进行爬升,利用火箭弹的抛物线原理,在直升机爬升至最高点后进行发射。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火箭弹的射程大大增加,理论上能提高一倍。
俄罗斯的米-35“雌鹿”直升机、卡-52“短吻鳄”直升机以及米-28N“浩劫”直升机,都是这种上仰发射战术的常见使用者。它们通过急剧拉升,迅速进入齐射模式,将火箭弹齐射出去,并在一定高度(通常数百米)上方进行发射,采用大仰角(可达到30至45度)从而显著提升火箭弹的射程。直升机就像空中的多管火箭炮一样,通过这一战术能够对敌方实施大范围火力压制。
上仰发射的战术,让直升机在敌方近程防空系统(如便携式防空导弹或小口径高射炮)射程之外实施攻击,极大地提高了直升机的生存几率。其优点在于直升机可以隐蔽在山丘或树林后面跃升,利用短暂的暴露时间完成火箭弹发射后立即转向下降并重新隐蔽,这样能有效降低被敌方雷达或肉眼发现的概率。尽管这种战法在精度上存在一定不足,但在实际战场中,精度往往是次要的,保障自身安全才是首要任务。
实际上,直升机上仰发射火箭弹的战术并不是新鲜的做法,它其实源于一种古老的战术——Toss Bombing(抛炸)。在此过程中,直升机会按照火控系统的指示进行齐射,虽然精度相对较差,但由于航空火箭弹本身的精度就有限,因此这种战术在战场上的效果仍然值得肯定。俄军的实战经验表明,直升机仰射火箭弹的打击效果与BM-21“冰雹”火箭炮在远距离打击时的火力密集度相似,尽管无法与精准打击武器相比,但作为一种面杀伤武器,其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种上仰齐射战术使得武装直升机能够对敌方进行大面积的火力压制,虽然其打击精度一般,但弥补了低空拦截火力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另一种较为精准的武器——制导火箭弹,也开始在战场上得到应用。公开资料显示,我军陆航部队已经装备了制导型航空火箭弹。相比传统的火箭弹,制导型火箭弹在精度上接近反坦克导弹,但成本却只有反坦克导弹的几分之一,性价比非常高,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选择。
制导型航空火箭弹中,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半主动激光制导火箭弹。激光制导火箭弹不需要复杂的陀螺仪姿态控制系统,因此成本较低,例如美制的“九头蛇”制导火箭弹,早期的单价为8000美元,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已经降至3000美元,使用旧火箭弹进行改装的情况下,价格甚至可以低至2000美元。另一种则是弹道修正型的简易制导航空火箭弹。与激光制导不同,简易制导火箭弹没有复杂的光学系统,而是通过自动瞄准线修正弹道,这种方式虽然精度稍差,但其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大规模发射。
尽管如此,节约成本和多功能的战术依旧是我们陆航部队的重点。因此,我们也开始借鉴俄军的战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解放军显然能够把这一战术的效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发布于:天津市现货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